Chao-Yen Wu

讀過 24 本書  ·  給過 5 個評分  ·  寫過 4 則留言  ·  摘錄 0 段文字  ·  分享 0 個連結
全部評論(5)
★★★★★ 4年前
過去台灣是以硬體產業,創造經濟奇蹟,但從2000年網路興起,軟體服務的發展,台灣科技公司的產品發展,就落後世界許多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創造產品的PM,沒有適時轉變管理思維。

過往硬體產品PM,會分成產品/專案/營運三種角色,大一點的公司,就會變成三個部門,由產品PM提案,專案PM只管將產品實現量產,營運接手讓產品在市場上持續銷售。可是軟體產品先天的型態,快速的版本迭代、數據將市場、產品、研發緊密連結,硬是區分產品/專案/營運反而是種沒效率的作法,PM應該同時掌握所有產品生命週期,達成持續獲利,很多人會說,這樣會不會太困難?但就現實來說,這是可行的,隨著時代演進、知識的累積,我們有很多的方法論、技術工具來幫助PM達成以上的工作,PM們該做的,就是隨時適應環境變化,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,就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,也才有PM人才存在的價值。

這本書適合新手PM,了解自己的工作使命與價值。也適合工作多年的資深PM,反思自己在軟體主宰的時代下,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迎接挑戰。
很多人想踏上PM的職涯道路,卻不知道從何開始;有人不太確定PM是什麼,畢業後沒有太多想法,就從PM這個職位出發了,做了一兩年,開始感到迷惘,還是看不清,究竟這個角色的價值在哪。

問了10個人,得到了10種答案。

如果有以上狀況,我建議可以先從這本書開始研讀,如果是完全沒接觸過PM工作的人,可以從中了解PM的角色職責與大致工作內容與情境;對於已經從事PM工作的人,可以結合自己的實務經驗,進行反思,找到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,以及該從哪方面持續精進。

我認為這本書很適合作為職涯啟蒙、也適合讓從事PM工作數年的人,好好整理自己過往經歷,理出自己的工作哲學。
Chao-Yen Wu 陳澄波密碼 新增了一個評分。
★★★★★ 5年前
這是一本基於二二八史實的歷史小說,但不是只能用沉重的心情來看待。

而是透過這本書,開始從陳澄波的一生側寫,了解台灣、中國的近代藝術史;了解從日據時代到光復、到七零年代解嚴前的台灣,在這個島上生活的人們,對自己國家、政權認同混淆。

在文化面,因為曾經有獨裁政權,有這些沉重的歷史事件,所以扼殺埋沒了過往豐富的藝術創作,我們該重新找回它,找回屬於台灣的藝術美學;在政治面,因為曾經有獨裁政權,有這些沉重的歷史事件,每個人有各自的立場,都隨著時間過去,在生活中已經很難區分,誰是真正的外省人、本省人,每個人心中的國家也不同,有人是包括大陸地區的中華民國、有人是僅限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、有人是只想要純粹的台灣國號。但對於所有人來說,共同的希望,都是有一個國家、一個故鄉可以讓自己依存。

要恨一個人很簡單,但要理解一個人是十分困難的,這本書講了很多讓人對於獨裁政權感到憤恨不平的事件,但同時也傳達,我們認識、記得這些過去的事情,不是為了記仇,而是試圖是理解,然後思考下一步,我們怎麼讓這些悲痛不再發生,不管是藝術或是政治,都能朝更好的方向走,讓這個島上的居民,能夠真正喜歡自己的文化、珍惜自己的民主自由。
這本書適合覺得自己個性內向,在職場上,尤其是在大公司中要跟許多人相處,會感到困擾的人。

作者用他的經驗來傳達,內向者也能有自己的一套職場生存法則,跟外向者達到同樣的目標成就。例如談生意,比起外向者可以在多人聚會中侃侃而談,吸引目光焦點,而內向者是擅長一對一的深度對談,那麼,就建立出這樣的情境吧。

書中後段也提到,其實內向跟外向性格,是同時存在一個人的人格中,只是比例多寡而已,所以透過自我覺察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處世之道,才是最重要的。